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这体现了华夏儿女的民族自尊、历史自重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姓氏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长。通过姓氏符号,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姓氏都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历史,蕴含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是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文化活化石。
我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姓氏文化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精神矿藏,是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向心力和促进民族进取的重要意义。
双牌县地处湖南省永州市中腹,1969年在原潇水林区管理局的基础上,析零陵、道县、宁远部分乡镇和林场设立。双牌虽然立县较晚,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姓氏文化也丰富多彩。从双牌姓氏文化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姓氏较多。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县共有269个姓氏,其中万人以上的姓氏2个,1001~10000人的姓氏28个,101~1000人的姓氏63个,11~100人的姓氏60个,2~10人的姓氏68个,1姓1人的姓氏48个。二是来源广泛。从双牌居住人口的来源看,已查找到的各姓氏大多是明清时期从江西、福建、江苏、山西等地迁徙而来,本地土籍人极少。其中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蒋姓基本是从江西迁居而来,尚未找到蒋姓土籍人的史料。三是文脉深厚。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姓氏家谱或族谱。为研究双牌的姓氏文化,我们查阅了大量家谱、族谱,发现其中除了通常的姓氏班行外,还有许多儒家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处世、持家、育儿、睦邻的规范等,具有家族精神的意味。
为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发挥姓氏文化在促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县政协决定编纂、出版《双牌姓氏考》。
《双牌姓氏考》着重对全县主要姓氏的沿革、分布及姓氏文化进行搜集、考究、整理。从2017年开始,县政协文史委和县政协文史书画研究院组织县内姓氏文化爱好者对全县的主要姓氏进行了梳理,目前共完成42个姓氏的考究、整理工作,其他姓氏则因史料搜集困难和没找到对该姓氏文化了解的人员等,而暂未完成整理。为展示全县姓氏文化研考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现决定将已完成整理工作的42个姓氏文化研考成果结集出版。对其他姓氏文化的考究、整理,我们将继续组织力量有序推进。
《双牌姓氏考》大部分资料取自各姓氏的谱书,有些是查阅古籍或根据长者回忆整理而成,基本做到了于史有据,对我们了解和掌握双牌姓氏文化具有较大的助益。
任何一个姓氏在一个地方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或艰辛曲折或波澜壮阔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又因时空的久远而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考究、整理起来实属不易。因此,尽管我们做了许多艰苦的努力,但所成之书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加之人手不够,能力水平欠缺,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改进。
中共双牌县委、县政府对本书的编纂、出版非常关心和重视,各乡镇政协工委及县内文史爱好者对本书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唐彦,系政协双牌县委员会主席)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彦
编辑:兰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